為什麼骨質疏鬆症患者需要定期牙科檢查?牙科藥記三原則

骨質疏鬆症的患者若要接受牙科治療,顎骨壞死的風險不容忽視。了解自己的骨鬆藥物和降低風險的三個用藥原則,治療前與骨科和牙科醫師溝通,避免顎骨壞死的風險。

骨質疏鬆症的定義為一種因骨密度下降致使個人增加骨折危險性的疾病,是65歲以上老人常見慢性病的第四位。隨著近年臺灣邁入高齡化社會,骨質疏鬆症的盛行率也隨之增加,特別是女性,停經之後因賀爾蒙的減少,骨質流失速度會加快。

為什麼骨質疏鬆藥物牙科要注意

骨質疏鬆的治療藥物中,常見部分藥物如雙磷酸鹽類、合成人類單株抗體類(Denosumab或Romosozumab等)有報告顯示造成顎骨壞死的可能發生,而口服或針劑施打,因藥理半衰期不同,其副作用發生機率亦有差異,常見藥物名稱如福善美Fosamax,骨力強Aclasta,保骼麗Prolia等。

這些藥物因爲療效佳,常為骨科或新陳代謝科醫師的治療骨質疏鬆症首選藥物,此外這類藥物亦有抑制癌細胞轉移的療效,因此癌症患者亦有服用該藥物的機會。雖然服用該類藥物有造成顎骨壞死的機會並不高,但是醫師跟患者仍需多注意其副作用。

降低顎骨壞死風險 藥記3原則

有骨質疏鬆症病史患者應定期回診,與處方醫師充分溝通,了解可能的用藥風險,必要時於服用或施打藥物之前,照會牙科醫師,評估是否需預防性治療。服藥後如需進行拔牙、植牙等侵入性之相關手術,或是口內有任何問題,需主動告知牙醫師相關用藥史及病史,例如是否正使用雙磷酸鹽類藥品、denosumab或類固醇等藥品,以評估牙科處置的安全性,並知會處方醫師,評估是否需調整相關用藥治療計畫,降低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的風險。

治療骨質疏鬆症的這類藥品,引起顎骨壞死的病例僅佔少數,若長期使用且持續出現不適症狀,例如感覺口腔牙齦疼痛、腫脹、化膿、唇或顏面麻木感、牙齒鬆動或脫落、齒槽骨暴露、牙齒傷口無法癒合等症狀,可能就有顎骨壞死的風險,要立即回診。

正在使用雙磷酸鹽類藥品的病人,需定期接受牙科檢查及清除牙結石等口腔照護工作,平時注意口腔清潔,養成良好口腔衛生習慣。

牙科治療骨質疏鬆藥物要注意封面 3原則.jpeg

結語

這類藥品造成顎骨壞死雖屬少數案例,但仍不可忽視,因為一旦發生,將大大影響生活品質且治療不易。建議民眾應定期做牙科檢查,用藥期間留意不適症狀及口腔健康,主動告知牙醫師藥史及病史,雖然醫師端可以從健保署「雲端醫療資訊查詢系統」查詢用藥資訊,但是患者如果是自費用藥,系統中是查無該藥史紀錄。患者也可以多使用健保署的『健康存摺』查詢並在進行侵入性牙科治療前,與處方醫師及牙醫師充分溝通,減少顎骨壞死發生機率,確保用藥安全。
>>健康存摺

許家維 醫師
許家維 醫師

人稱”龜毛許”的許家維醫師,總用最高標準來審視牙科治療的任何步驟,即使是用不到一個月的臨時假牙,許醫師仍會仔細調整咬合或邊緣密合等細節,只為了讓患者的永久假牙有最健康的牙齦狀況和最短的適應期。

追求完美的執著,是治療品質的保證。

文章: 4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