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完神經後為什麼要做牙套?

抽完神經一定要做牙套嗎?深入解析根管治療後牙齒的脆弱原因,並比較牙套、局部瓷塊與樹脂填補等不同修復方式,協助你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文章更新2025年06月22日

相信大家常聽到抽完神經後要做牙套,到底是為什麼?那除了牙套外還有什麼選擇?

    首先要先了解什麼是抽神經,抽神經正式名稱為根管治療,通常是蛀牙太深導致牙髓發炎或牙髓壞死,牙醫師將神經管內發炎的牙髓清乾淨並封填材料於原本神經管內的過程,通常需多次療程才能將抽神經療程完成。

根管治療流程圖:

抽神經後的牙齒三大問題:

1. 喪失較多的齒質:需要抽神經的牙齒通常早已蛀一個大洞,而抽神經過程還會犧牲一些齒質(如上圖)。
2. 牙齒物理性強度減低:失去血液供應的牙本質含水量降低,強度也會降低。
3. 牙齒變色:在前牙區會影響美觀,抽完神經的牙齒一般會隨時間變得比較暗沉。

    所以對本來齒質早就不足(通常是蛀牙太大)又根管治療完的牙齒,若僅用補蛀牙的複合樹脂填補,很容易咬一咬就崩裂。完整的根管治療通常需多次療程,日後若咬裂通常就只能拔除,相當可惜。

上圖案例即是牙齒裂掉-這是一顆抽完神經很久的牙齒,後來牙套脫落也因工作繁忙沒有理會,一天咬到硬物後牙齒就縱裂,這種牙齒無法治療,只能拔除。

牙裂案例圖01

上圖可見原本外型完整的牙齒,時間久了或咬到重物就可能裂掉。

牙裂案例圖02

上圖可見,抽完神經後由不同的填補材料碟加上去(複合樹脂與銀粉),牙齒也開始出現潛在的裂痕,這顆牙齒之後裂掉的機會就會很高。

“牙套比起複合樹脂更能有效保護牙齒免於崩裂,進而增加根管治療的成功率,而前牙則可改善變色的問題。”



假牙的選擇:

      其實”作牙套”只是先讓大家有個基本概念好理解,隨著材料的進步,還有其他治療可以選擇:如”局部瓷塊(冠蓋體,onlay)”來取代牙套,其好處在於修磨量少,保留較多的齒質又可像牙套一樣達到保護牙齒的效果,站在保守的牙科治療,似乎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作牙套也非抽完神經牙齒的唯一出路,在某些剩餘齒質較多但不是承受力量的關鍵位置,且無美觀考量就不一定要做牙套,可用複合樹脂直接填補即可。但這不能視為常規療程,需根據每個牙齒的狀況來做決定。

總結:

     抽完神經後大部分的牙齒的確是需作牙套來保護,但除牙套外還有其他種選擇,如局部瓷塊復型等保守治療,少部分案例才可考慮複合樹脂直接填補。切記各種治療都有其適應症,主要還是得考量自身的條件作選擇,記得要多與自己的醫師討論,找出對自己最好的治療計畫。

延伸閱讀:

  1. 修復蛀牙的新選擇:口腔掃描的應用-瓷嵌體
  2. 牙齒咬裂怎麼辦?只能拔掉嗎?

站外參考資訊:

  1. 中華民國牙髓病學會民眾衛教專區
許逸忠 醫師
許逸忠 醫師

擁有醫學中心十年執業與教學資歷的許醫師,開業的初衷就是要提供民眾醫學中心等級的醫療。身為家庭牙科專科與植牙專科醫師,仍常常進修學習尖端牙科技術,醫療科技日益進步,唯有不斷自我充實,才能提供民眾最優質的醫療服務和技術。

專長:人工植牙、全口重建、一日美齒、All-On-4一日重建、數位3D齒雕

文章: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