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微根管
牙醫師進行根管治療(即抽神經)時,都是靠手感、測量儀和X光片間接得知神經管狀態,而肉眼是無法直視細小的神經管內部。面對複雜的神經管狀況,以往常常是束手無策的狀況,如今有更好的工具-牙科專用顯微鏡。 顯微根管治療是以顯微鏡輔助進行臨床根管治療,藉由顯微鏡可以將細小的神經管放大一覽無遺。
傳統根管治療流程
抽神經正式名稱叫根管治療,通常是蛀牙太深,導致神經發炎或壞死,牙醫師將神經管內發炎的神經清乾淨並封填緻密抗菌材料。藏在牙齒的內部的神經管通常很細小且複雜。
尤其是後牙,通常需多次療程才能將抽神經療程完成。牙科專用顯微鏡的出現,讓牙醫師得以直視細小的神經管,改變了根管治療的思維,能更有效率完成高品質的根管治療。
顯微鏡視野非常清楚,將細小的神經管一覽無遺,也能進行更複雜的難症治療
顯微根管的應用
根管鈣化
顯微鏡最常的應用為根管鈣化。牙髓受到細菌或外來物的刺激一段時間後會產生鈣化,若後續需要治療則較困難。
額外根管
台灣人的根管型態比想像中複雜許多,額外根管是指有額外根管分支。由於肉眼無法判別,僅能憑藉手感。額外根管若未經清創,可能成為後續細菌藏身的位置並造成根管術後再復發或者疼痛。
修補根管內破損
根管狹小的案例當中,在清潔過程中常會有齒壁破損的風險,通常預後很差。以往發生時只能拔牙,但經由顯微鏡準確的定位並修補,能恢復和正常牙齒一樣。
移除滯留器械
根管狹小或彎曲的案例,受限於牙科器械彈性的限制,滯留器械為治療風險之一。一旦滯留器械,根管內必然有死角無法清乾淨。必須搭配顯微鏡治療才能有良好的處置。
顯微根尖手術
傳統根管治療後若還有症狀,根尖手術常是我們的最後手段(根尖手術即為翻開牙齦,直接針對根尖病變區進行移除並充填特殊抗菌材料,是手術的一種)。已有文獻歸納出使用顯微鏡去進行根尖手術能有效提高成功率。
根管手術流程
專科醫師駐診
郭顯正醫師在高醫保存科受根管治療專科訓練並取得專科醫師資格,實力與經驗備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