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瓷冠

隨著時代的演進,全瓷冠不再是陌生的名詞,因為全瓷材料的大躍進與數位牙科的發展,相對於傳統牙冠(內含金屬層)更加地舒適、精準、美觀與耐用,全瓷冠幾乎可以取代傳統牙冠。

全瓷冠可就材質、顏色、強度與製程來做討論分析。

材質

傳統牙冠為裡層是金屬,外層再燒瓷。因為以前單純瓷的強度不足,所以需要內層金屬的支撐。但會衍伸出幾個常見的問題:

  1. 不美觀-因為金屬的不透性,因此在光源的穿透上不如自然牙的如此透光,美觀上亦有限制。
  2. 強度低-裡層雖為金屬非常耐用,但外面燒瓷層卻容易因外力而剝落,產生瓷裂。

金屬層氧化-在靠牙齦邊緣,裡層金屬有可能會和牙齦組織接觸或與外界口水接觸,金屬層在口內環境久了可能會氧化,對牙齦產生刺激,造成牙齦紅腫。這與使用的金屬材質有關,越高貴的金屬(如黃金、鈀金等)在口內越穩定,較不容易形成氧化層。

全瓷冠裡層不含金屬,因此沒有金屬層氧化或對牙齦刺激的問題,相反的全瓷材質對於牙齦的親和性非常的好,牙齦會穩定依附於陶瓷上,較不容易有發炎萎縮問題。

顏色

每個人的牙齒顏色濃淡亮暗皆不同,那牙齒顏色要如何表達與溝通呢?最常用是透過比色板,藉由比色板我們可以將顏色數值化,大家有了統一的語言便可互相溝通。目前全世界最常使用的即為Vita傳統比色板與3D色系比色板。兩種比色板顏色記錄規則不一樣,數值也不一樣,通常可用來互補,而我們所用的瓷塊都會有對應的比色板數值。東方人牙齒常用色系為A色系(傳統比色板),A1最亮,A4最暗,未經漂白的成年人牙齒常落於A3和A3.5。

目前因應牙齒美白趨勢,A1顯然已不敷使用(不夠白),因此又在原本比色板上加了美白色系,常用的有Vita公司所出0M1(最白)~0M3,和Ivoclar公司所出BL1(最白)~BL4。

多顆前牙的全瓷冠可依據自己想要的顏色做改變,如果是單顆全瓷冠一般會採用鄰近牙的顏色。

強度

以前牙冠之所以要加入金屬是因為瓷的強度不夠,目前全瓷材料與製程發展成熟,可以克服強度問題,若要細部討論,其實這可以分為全瓷冠材質與牙位討論:

全瓷冠是一個總稱,其實可細分很多種材質,在此僅大致分為兩大種。

 1. 二氧化鋯基底的全瓷冠。
二氧化鋯是一種牙齒顏色的材質,為近些年來牙科全瓷界的寵兒,也是各廠商極力發展的重點。二氧化鋯的特點在於強度非常強(遠高於牙齒),幾乎不可能咬裂,但以前的二氧化鋯透光性差,顏色較死白,通常應用於咬力大的後牙。但目前已經開發出透光性高或是漸層色的二氧化鋯,幾乎解決美觀性差的問題,甚至可直接用於前牙。

二氧化鋯應用為兩種,其一是二氧化鋯當基底,外面燒瓷增加美觀性,但有可能會出現之前所述瓷裂的問題(即用二氧化鋯取代金屬)。其二為直接二氧化鋯一體成形應用,再用染劑去微調顏色,解決美觀與強度問題。

2.玻璃陶瓷材質。
其特性為透光度高,因此做出來的仿真度非常高,但強度約略等於牙齒,相對於二氧化鋯為低。通常應用於前牙,而對於磨牙的患者也會稍有顧忌。目前玻璃陶瓷材料的進步與操作技巧的提升,研究統計應用於後牙也是沒什麼問題。

 因此對於各種牙位,甚至於磨牙的患者,我們皆可以依每個人的狀況給於不同材質的全瓷冠。例如咬力大或磨牙患者,後牙可選用全二氧化鋯牙冠,前牙可選二氧化鋯基底的全瓷冠或是玻璃陶瓷全瓷牙冠,這部份都是需與醫師更進一步討論的。

製程

以往牙冠製作的流程非常繁瑣,非常仰賴人力製作。
牙冠傳統製程約略為:口內印模 → 製作石膏模型 → 牙齒蠟型雕刻 → 脫蠟與鑄造 → 堆瓷與燒結 → 上色微調。其中在很多環節因人為或材料本身因素容易產生誤差(如石膏模型製作、鑄造過程等)。

目前漸趨成熟的數位製程:口內掃描 → 電腦設計 → 3D齒雕機切削 → 瓷塊燒結 → 微調染色。其中在電腦傳輸方面可以減少傳統人為上的誤差,且時間效益也大幅提昇,進而達到當日假牙完成。

本院目前多採用數位製程,且有自己的數位技工室與數位技師,因為我們相信,唯有如此才能與技師有完美的溝通,控制假牙的品質。

除了上述考量點外,還有最重要的是與醫師的溝通,挑選自己信賴且溝通順暢的牙醫師是成功的關鍵。好的全瓷冠受用終身,全瓷冠的價錢反映在本文所述的各因素中,好的東西皆有其成本,遠低於市場行情價錢,勢必在某方面(尤其是看不到的地方)節省掉了,因此挑選全瓷冠時,價錢是否為優先且唯一考量?就交給您自己決定吧!

聯絡資訊

診所位置

Copyright © 2020 188 Dental All rights reserved. |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