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有點不舒服就要抽神經嗎?來看看什麼是活髓保存術!

『醫師,我這顆牙齒補完後吃東西就一直怪怪的,太硬的不能咬,但好像又不會太痛。』

周遭的朋友或自己有時會遇到這樣的狀況,很多人會害怕是不是要將牙齒抽神經了。今天就來探討較少人知道的『活髓保存術』,或許能讓牙齒避免抽神經。

蛀牙發生時大致來說有兩種狀況,一是蛀牙尚淺,沒症狀或僅稍微酸痛,直接填補後就能再戰多年;另一種是已經蛀到神經,讓神經發炎,產生自發性疼痛,這時就要先抽神經,沒症狀後再將牙齒做假牙。神經發炎時因直接填補無法解決發炎問題(或許會加劇發炎),所以一定要先將牙神經移除乾淨。

活髓保存術1

如果蛀牙狀況很深很接近牙神經,但對牙神經還沒造成很大的影響,就會產生很尷尬的局面:不抽神經有可能會不舒服,但抽神經又覺得好像有點可惜(牙神經僅受一點影響)

有沒有一種治療是僅移除部分發炎的神經就好,保留牙齒大多的神經活性,再將牙齒填補起來呢?確實是有的,這就是我們要講的『活髓保存術』。但此技術要考量的點較多,技術門檻較高,但若施行成功,就可將原本要抽神經的牙齒保留神經活性,是一種低侵入性保守治療的概念。

為什麼填補後仍會不舒服?
相信很多人有疑問為什麼填補後的牙齒還會不舒服?不是將蛀洞補起來了嗎?這是因為蛀牙越深,會越靠近神經管,而我們所用的填補材料都具有神經刺激性(尤其是補蛀牙常用的複合樹脂),因此填補後很有可能會持續刺激神經產生局部發炎,也有可能在填補前神經就已經發炎,填補後症狀當然就會持續下去,因此填補前的症狀是受到外界(外界食物、冷熱等)刺激,填補後症狀可能是受到填補材料的刺激。

活髓保存術2

活髓保存術常應用於以下狀況:
1. 深度蛀牙接近神經,但尚未有明顯症狀。
2. 填補深度蛀牙後有點敏感或咬會怪怪的,但無自發性疼痛。
3. 青少年恆齒的深度蛀牙

對患者來說,大前提就是不能有『急性疼痛症狀』,且神經要有活性,再強調一次,需由醫師做最後評估。很多狀況是移除完蛀牙後神經發炎非常厲害或神經早已壞死(神經壞死不見得會有症狀)則不適用此術式。

活髓保存術3

活髓保存術的臨床流程與成功要件:
1. 醫師的診斷 — 活髓保存術需牙齒狀況符合條件,需由醫師正確診斷,無法讓病人自己決定想要做就做,且患者需了解做完後的可能發生的狀況。

2. 精準的移除部分發炎神經 — 以往的活髓保存術藉由經驗法則將發炎神經移除,可能會遺留較多的發炎組織,目前藉由牙科用顯微鏡精準移除發炎神經組織,將能大大提高成功率。

3. 良好的隔絕環境與生醫材料 — 從移除發炎神經開始,我們將不希望任何口內細菌再度污染神經管,因此要將牙齒做好隔離才行,常見的是使用橡皮防溼布。移除部分牙神經後,因為神經管壁被我們挖了一個小洞,因此需用生物相容性極高的生醫材料做填補才能重建且不會再度刺激神經,拜目前牙科材料進步,有越來越多種生醫材料可應用於不同情況。

4. 良好的術後填補物與追蹤 — 我們這麼辛苦的執行活髓保存術,一定希望這牙齒能用很久,術後的填補物有好的邊緣封閉性以免二次蛀牙就是關鍵,除了常用的複合樹脂外,做陶瓷嵌體(3D齒雕)是很不錯的選擇,其特色為邊緣封閉性佳且能有效恢復原本牙齒外型與足夠的抗咬強度,將我們做完的成果好好保護在裡面<進一步的陶瓷嵌體文章:修復蛀牙的新選擇:口腔掃描的應用-瓷嵌體>。最後做完的半年至一年內持續追蹤牙神經狀況也是必要的。

活髓保存術4

根據研究,活髓治療成功率約八成以上,上述成功要件做的越好成功率越高,但有時會因不可控制因素影響,仍存在失敗的可能性,若活髓治療失敗,就須回到傳統的抽神經療程。

這裡需強調:活髓保存術並非抽神經(根管治療)的替代療法,醫師會根據不同的臨床狀況做出不同的建議,有時該抽神經還是要抽神經才行,不可一昧只想保留神經活性。』

活髓保存術5

周圍的朋友或自己本身有需要想評估能否執行活髓保存術嗎,不妨親自來一趟給醫師評估看看!